【发布信息】

采购与招标网_招标信息发布_元博采购招标投标服务平台

关于网站升级改版的通知

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公司:

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采购与招标网的关注和支持。基于业务整体发展的需要,更为进一步提升网站服务水平,我平台近期对网站系统进行了全面改版升级,推出以元博网为核心的综合性服务平台,旗下产品“采购与招标网”“元博网关系圈”“元博网大数据”业务覆盖整个招投标产业链,为市场各方在招投标过程中产生的各类需求提供一站式的整体解决方案。

新网站已于2021年1月20日上线试运行,试运行期间原“采购与招标网” 会保持并行,给大家带来的不便,敬请原谅,如有任何问题、意见请拨打400热线,我们将一如既往竭诚为您服务!

热线 400-006-66551业务咨询2发布信息7售后服务

二十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专注业务,成就客户”的发展理念,用匠心创造价值,让信息连接未来。

我们的使命是:让天下没有难中的标。

祝商祺!

采购与招标网

2021年01月25日

当前位置:首页 > 招标信息 > 盐业生产、道路与信仰:重庆忠县涂井汉至六朝时期盐业文化遗存的考古学观察

盐业生产、道路与信仰:重庆忠县涂井汉至六朝时期盐业文化遗存的考古学观察  咨询本项目

采购与招标网   交通运输,冶金矿产原材料   重庆   2023-06-15
招标编号:立即查看开标时间:立即查看
招标人:立即查看标讯类别:立即查看
资金来源:立即查看招标代理:立即查看
以下内容,仅对会员开放,如需查看详细内容,请先 免费注册 成为会员, 已注册的会员请 登录 后查看
咨询该项目请拨打:400-006-6655
招标代理公司(立即查看) 受业主单位(立即查看) 委托,于2023-06-15在采购与招标网发布 盐业生产、道路与信仰:重庆忠县涂井汉至六朝时期盐业文化遗存的考古学观察。现邀请全国供应商参与投标,有意向的单位请及时联系项目联系人参与投标。 盐业生产、(略)与信仰:(略)涂井汉至六朝时期盐业文化遗存的考古学观察发布人:(略)bsp(略)-(略)-(略)随着三峡文物抢救性考古发掘和保护,考古学家在(略)发掘了大量的盐业遗址及与其相关联的文化遗存,这为我们观察古代井盐生产技术体系及盐业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实证材料。(略)的盐业遗存是其中最为重要的考古发现,它们主要(略)布于㽏井沟和汝溪河下游,这两条河流都是长江的小支流,(略)的㽏井沟盐业遗址群已在先秦陶器制盐遗存的发现与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汝溪河在古代被称为涂井河、涂溪,盐业遗存主要(略)布于汝溪河下游的一段峡谷内,由于这一带盐井众多,也就被称为涂井(下文(略)域统称为涂井)。涂井已开展了李园遗址、上油坊遗址、龙滩遗址、仙人洞崖墓群、涂井盐灶遗址等考古发掘,获取了一批有关盐业及相关文化遗存的重要考古材料。(略)年7-8月,为配合长江流域文物资源的调查,(略)文物考古研究院(略)再次对涂井开展盐业遗存的考古调查,有许多新的考古发现和认识。涂井的考古材料以汉至六朝时期的遗存为最为集中、也最成体系化(略)开展涂井该时段盐业遗存的研究。本文结合本次考古调查及前人成果,以考古材料为基础,尝试梳理涂井汉至六朝时期的盐业生产、(略)开辟、产业人群、宗教信仰等方面的情况。一、涂井汉至六朝时期的盐业及相关文化遗存的(略)布(一)盐业生产遗存涂井的盐业生产主要集中于一段长达3公里的峡谷内,峡谷由河谷水流的强烈下切形成,卤水从河床两岸的裂隙中流出,形成许多自然盐泉,现存的明清时期盐井多集中于这一带,其附近也有不少近现代的盐灶、输卤遗迹等。但在历次考古调查和发掘中,该段峡谷内并未发现明清之前的制盐遗存,出现此种情况的原因可(略)域地势狭窄,盐产量非常大,直至(略)-(略)世纪,这里的盐产量仍然(略)总产量的(略)-(略)[1]。历代制盐活动反复对两岸坡地进行改造和利用,导致早期盐业遗存被破坏殆尽。结合两岸有较多的汉至六朝时期的墓葬来看,这一带可能是汉至六朝时期制盐产业(略)域。距离该峡谷口下游约1公里处,有汝溪河支流流水溪在其东岸交汇,在流水溪河口南北两岸的坡地上,(略)别有李园遗址[2]、上油坊遗址[3]、龙滩遗址[4]。其中李园遗址、上油坊遗址发现有尖底杯、圜底罐等商周时期的制盐遗物;上油坊遗址、龙滩遗址发现有汉代的制盐遗址,并清理出了盐灶、制盐作坊、灰坑等。从上油坊遗址、龙滩遗址出土的器物来看,这两处遗址的汉代遗存均为东汉时期。这里距离涂井峡谷较远,中间也没有发现输卤遗迹,卤水不大可能是经涂井峡谷的远距离输送。两河交汇的河口地带是两组裂隙交汇处,这为盐泉出露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在商周、汉至六朝时期,这一带可能也有自然盐泉出露,从而依托流水溪口的盐卤资源,形成了李园、上油坊、龙滩等制盐作坊。之后可能由于卤水产量降低,这里不再开展盐业生产,而将其产业集中于峡谷内,从而也使得这一带并没有被晚期人们严重扰乱。(二)墓葬在涂井峡谷至流水溪一带,(略)布有许多东汉至六朝时期的墓葬。主要有:峡谷内的奶子包墓群、仙女包墓群、(略)坝墓地、张家湾崖墓群等[5];流水溪河口对岸有仙人洞崖墓群(又被称为涂井崖墓群)[6];流水溪河口南岸有吊嘴梁崖墓群、石峰岩崖墓群[7]。二、涂井汉至六朝时期盐业的生产遗存四川盆地井盐生产工序庞杂,涉及打井、取卤、输卤、制卤、熬盐等流程,同时需要诸如盐井、(略)、储卤池、盐灶、盐锅、作坊建筑等配套生产设施。涂井发现的汉至六朝时期的制盐遗存主要为盐灶、作坊建筑等。(一)盐泉(略)光《忠州直隶州志》记载(略)光年间忠州的“涂、㽏两场盐井共三十四眼”[8],其中涉及涂井的盐井数量可能在5-8口[9]。本次调查中发现多数盐井已因三峡蓄水后的水位抬升而淹没或被沙石掩埋,仅在峡谷上游发现有高井(详见图1)、箭尾井2口盐井。刘卫国先生曾对涂井河的涂井、杉木井、江心井、高井、箭尾井等进行过介绍和讨论,这些盐井多是在盐泉露头的地方挖掘坑池,以增大盐泉出卤量,再用石块或木板围砌盐泉,以阻隔河流中的淡水或洪水侵蚀[(略)]。涂(略)背斜东北端核部略靠东翼,顺背斜核部节理裂隙与横向顺汝溪河节理,(略)地表地层为抗风化强的须家河组巨厚层状砂岩(略)割成块状,(略)背斜承压力下,嘉陵江组巢湖盐溶(略)砾岩中卤(略)高程较低的裂隙中流出,由于砂岩裂隙不易堵塞,因此在涂井峡谷中出露的须家河组砂岩裂隙中,形成众多自流盐泉[(略)]。涂井盐矿的地质特点,也决定了涂井不需要通过深挖来获取盐卤资源,而更多依靠自然流出的盐泉。我们认为在汉至六朝时期,涂井的盐井应当也是采用了与明清时期相似的围砌法,这与成都平原出土的东汉制盐画像砖上所描绘的大口盐井是不同的,后者是通过人工挖掘盐井找到埋藏于地下的浅层卤水。图1涂井现存的高井(明清时期)(二)盐灶上油坊遗址和龙滩遗址中发现有东汉时期的盐灶,它(略)中坝遗址发现的汉代制盐龙灶[(略)]的形制基本一致,应当也属于盐灶。上油坊遗址发现有4座[(略)],其中一座没有火烧痕迹,发掘者推测该灶未使用或未修建完工。盐灶在遗址所在的坡地上一字排开,其中以Y(略)最为完(略)。该盐灶由操作坑、火膛、(略)、炉(略)组成详见图2,残长(略).5米。盐灶依山势而建,其地(略)陡坎,在陡坎前挖出长方形操作坑,平面近梯形,靠近火膛一端收窄,两侧壁用石块垒砌,长7米、宽3.(略)米,底部坡度为4°。在陡坎处挖出火(略),火膛与操作坑之间有一石壁相隔,石壁上有一缺口。火膛呈长方形,两侧用石块垒砌,底部向外略呈斜坡,长1.7米、宽0.3米。(略)呈长条状,其两侧壁上部用石块垒砌,底部呈斜坡状,长1.2米、宽0.(略)米,底部坡度为(略)°。炉膛呈长条形,底部为斜坡状,长7米、顶部宽0.(略)米,底部坡度为4°。(略)呈长方形,两端用石块垒砌,长1.6米、宽0.6米。图2上油坊遗址的盐灶Y(略)平剖面图龙滩遗址发现有2座[(略)]制盐龙灶,从(略)体形制来看,它们与上油坊遗址的盐灶并无大的差异。残存部(略)均由操作坑、火膛、(略)、炉膛组成,底部亦为斜坡底,(略)部(略)的坡度大于火膛部(略),残长5.6米-5.7米(详见图3)。图3龙滩遗址的盐灶Y1平剖面图上油坊遗址Y(略)的形制和结构最为完(略),我们尝试对该灶进行复原。(1)盐灶顶部和火门。(略)乌杨墓群的5座西汉墓葬中出土过5座长条形的陶灶,结合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我们曾讨论过这类长条形陶灶就是仿照当时制盐炉灶而制作的模型明器[(略)]。这些盐灶模型的前端立面开有火门,有些还有观察孔,灶顶部为平(略)的台面,台面上有成排的圆形灶孔(详见图4)。同时,(略)羊子山(略)花牌坊出土的东汉制盐画像砖中也有盐灶图像(详见图5、图6)[(略)],同乌杨墓群出土的盐灶模型几乎一样,也可以看到平(略)的灶台面和前方投送燃料的火门。因此,我们推测上油坊、龙滩遗址的盐灶顶部也应当是平顶,盐灶前端有火门,上油坊遗址Y(略)火膛前方的缺口可能就是火门的位置,火门朝向河谷一侧,可利用河谷的自然风力助燃(详见图7)。图4乌杨墓群龙灶模型照片(M(略):5)图5成都羊子山出土制盐画像砖上的龙灶图6邛崃花牌坊出土制盐画像砖上的龙灶图7上油坊遗(略)全景(2)盐锅形制及数量。乌杨墓群出土盐灶模型的每一灶孔上置一口盐锅,数量有5个、8个、(略)个、(略)个不等,这些盐锅口部互相紧邻,布满灶台。盐锅形制为平底、大口,这与四川(略)出土的汉代铁牢盆形制基本一致。随着冶铁技术的发展和铁器的普及,(略)从汉代开始盐灶上所使用的煮盐器具,一改延续数千年的制盐陶器,而使用铁牢盆制盐。蒲江出土的铁牢盆口径为1.(略)米、底径1米、高0.(略)米、厚0.(略)米。上油坊遗址Y(略)的火膛、(略)、灶室的总长度为(略)米,按照铁牢盆口径为1.3米计算,假设两个牢盆之间有(略)厘米孔隙,那么在(略)米的盐灶上,将会有7口铁牢盆。其中火膛、(略)位置通长2.9米,可安置2口铁牢盆,其下火力最旺盛,应当为成盐的煎锅,其余铁牢盆应为提高卤水浓度的温水锅。(3)灶壁。蒲江出土的牢盆自重约在(略)斤,熬盐时牢盆内要盛满卤水,因此灶壁要承担相当重量的压力。目前发现的汉代盐灶多为依山势在生土中挖掘基槽,以卵石为骨架砌筑灶壁,以稳固灶基。中坝遗址的盐灶上还可以看到在卵石表面敷泥加固。虽然在上油坊遗址Y(略)和炉膛两侧仅发现有少量卵石块,但这些卵石应当是要砌筑至灶顶位置的。此外,上油坊遗址Y(略)在灶壁也有多次修补的痕迹,修补的壁面用夯砸实,壁面上遗留有夯窝痕迹。(4)灶底。(略)发现的汉代盐灶来看,其底部无一例外都是斜坡状,其火膛、(略)部(略)的底部坡度要比灶膛更斜、深度也更深。斜坡状底有利于增大自然抽力,增强火力,带动火势向上运行,解决龙灶后部热量不足的问题。(5)(略)。上油坊遗址Y(略)的尾部烟洞有石块垒砌的壁基,其上可能为带一定高度的烟囱,以增加灶的抽力。成都羊子山出土制盐画像砖上的制盐龙灶尾部就有一个圆形烟囱。当然也有可能类似于中坝遗址的制盐龙灶Y9尾部的圆形出烟口,这和乌杨墓群出土的盐灶模型尾部的圆形出烟孔相类似。综上所述,我们将上油坊遗址的盐灶复原如下图(详见图8)。图8上油坊遗址盐灶复原及剖面图(三)输卤与储卤四川盆地长期使用竹笕输送卤水,最早在成都、邛崃出土的制盐画像砖上就可以看到竹笕输送卤水的图像,直至近现代竹笕依然是输卤的主要用具。卤水从盐井输送至灶房后,必须有承装卤水的储卤池,成都羊子山出土制盐画像砖上的盐灶旁边就可以看到一个方形池[(略)],用以承接竹笕中输送的卤水。上油坊遗址的汉代遗迹中,在盐灶之间有许多灰坑,有学者认为其中部(略)灰坑拥有储卤、浓卤的功能,特别是4座打破或紧邻盐灶的灰坑中(详见图9),有一类坑底呈阶梯状的灰坑,可能跟淋卤有关系[(略)]。(略)中坝遗址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出现了一批涂抹有黄黏土的灰坑、灰槽[(略)],由于黄黏土致密度很高,具有很强的防渗能力,这类坑、槽应当就是承装卤水所用。即使到明清时期,在彭水中井坝盐业遗址中,也可以看到石块砌筑的储卤池四壁外用黄黏土填塞的现象[(略)]。中坝遗址、上油坊遗址、龙滩遗址的汉代遗存中,都未明确提及有这种涂抹黄黏土的灰坑,因此这些遗址中的汉代灰坑是否具有储卤功能,可能还需进一步讨论。特别是几个遗址的汉代遗存中都没有见到传统的涂泥坑,除了考虑晚期破坏以外,是否意味着已经改变了传统的涂泥坑,出现了其他形式或材质的储卤设施,如木质的储卤容器等。(四)作坊建筑上油坊遗址中与盐灶相邻的周围仅发现了1个汉代的柱洞,结合遗址中出土的瓦当、板瓦、筒瓦等来看,原来应该存在工棚建筑。同样,龙滩遗址中也出土有不少陶建筑构件。在邛崃花牌坊制盐画像砖中也可以看到盐灶上方由两面坡式的工棚建筑覆盖。上油坊遗址(略)年的发掘中,发现一座汉代的房址,其(略)体形状为长方形,东西(略).9米、南北9米,其前方(略)布有5个檐柱洞,左右各有一个柱洞,其背后为岩石,发掘者认为该房址是一座面阔、进深各1间的一面坡式的简易房屋建筑[(略)],这种简易的房屋可能就具备工棚、储存工具或供盐工休憩的性质。图9上油坊遗址汉代遗存平面(略)布图三、涂井汉至六朝时期(略)食盐的运输和贸易离(略)的开通和(略)治,汝溪河是长江的一条支流,从产盐的流水溪口至长江约6公里,涂井盐需要运送到长江岸边,再由长江转运各地。但汝溪河为一条小溪流,在三峡未蓄水之时,这里水流湍急、河面狭窄、季节性强,从产盐处无法直接通航到长江口,必须沿着汝溪河岸开(略)。(一)《王(略)碑》的发现孙华先生曾考证宋代洪适所撰《隶释》中记录的《王(略)碑》[(略)]是(略)治理的史料,其所(略)涂井盐场通往涂井口码头的(略),并且该碑所在地点不应在洪适跋语中所记的汉州(今四(略)),(略)涂井溪沿线[(略)]。这一论断无疑是非常正确的。石佛岩摩崖造像位于汝溪河东岸两块山体崩塌下来的巨石上(图(略)),其北部为上油坊遗址,南部为龙滩遗址。因(略)蓄水,该摩崖造像被切割搬迁至三峡博物馆。摩崖造像主要开凿于初唐时期,其右侧石块下方有一通摩崖碑,并被旁边的摩崖造像龛打破,即它的右
相关公告:
推荐关键词: 忠县 重庆 道路
  • 值得信赖的品牌

    为配合政府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以及规范公共采购市场的需求,于1998年在北京注册成立,已持续运营二十四年。

  • 及时、准确、全面和专业的信息免费查

    24小时,时时更新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及各类金融组织贷款项目招标信息,包括世行、亚行项目的招标和采购信息。

  • 智能化的信息推送

    根据用户的行业、地区、偏好等,有针对性、及时的为用户智能推荐所需的信息,以极高的专业度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登录后可查看全文

立即登录 还不是会员?立即免费注册

咨询热线:400-006-6655

      Copyright©2001-2024 北京国信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70104号 京ICP备 09089782号-1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866号
      业务咨询:400-006-6655 转1;发布信息:400-006-6655 转2;售后服务:400-006-6655 转7;
      本站网络实名/通用网址:"采购与招标网"

      企业公共账号无法登录个人商务室

      请使用个人子账号[重新登录]。如果您没有开通个人子账号,请与专属客服联系

      专属客服联系电话:400-006-6655

      公告

      尊敬的用户:

      避免给您造成经济损失,请仔细阅读!

      您好!目前市场已经进入招标旺季,一些“钓鱼网站”,通过短信、邮件等方式,以我网的名义给广大用户发送到期通知,导致一些用户汇错款项,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在此提醒广大用户,请在办理续费前,与您的客服专员联系或拨打 400-006-6655 核对汇款信息!

      温馨提示:元博网采购与招标网首页右侧可随时查看账号的到期时间及专属客服联系方式。

      元博网采购与招标网

      注册成功!

      登录密码已发送短信至注册手机号!请妥善保存

      页面将在5S之后自动跳转 点击立即跳转

      请与专属客服联系 400-006-6655

      如果您已开通企业子账号,您还可以选择使用短信登录。

      我知道了

      注册成功

      登录密码已发送短信至注册手机!请妥善保存

      2024年开启,元博网为您的招投标事业助力,注册即可享好礼,礼品二选一!

      马上领取